Skip to main content

为濒临失传的艺术注入新生命:粤剧

粤剧是香港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为了传承这项艺术,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於2007年起开展了一个在本地学校和社区推广粤剧艺术的项目。

吴凤平博士(左)与主角龙贯天及郑咏梅带领中学生参观长州竹戏棚及其后台的导赏团。

吴凤平博士(左)与主角龙贯天及郑咏梅带领中学生参观长州竹戏棚及其后台的导赏团。

粤剧是香港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为了传承这项艺术,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於2007年起开展了一个在本地学校和社区推广粤剧艺术的项目。

项目内容包括编纂粤剧融入中学课程的教材和教案、为学生安排粤剧导赏,以及出版有关粤剧的书籍和制作纪录片,以引起大众对这门在香港濒临失传的艺术的关注。

教育学院助理教授兼计划负责人吴凤平博士表示,香港的戏棚粤剧表演场次不断减少,从 1970年的158场骤降至2010年的34场。专为粤剧表演盖搭的竹戏棚和相关的民间仪式和习俗也濒临失传。

她说:「这门艺术日渐式微,如果我们不积极保育,它将会消失得更快。」

该项目开始时在四间学校推行,吴博士和她的团队一方面指导教师如何将粤剧融入正规课程,同时制作教材和向学生推介有关粤剧的书籍及表演。

部分教师初时抱有怀疑态度,质疑粤剧是否可包含在新高中课程内,尤其是因为难以界定粤剧应属语文科抑或通识教育。然而,吴博士说,两者皆是。

她说:「它既是语文学习,部分粤剧剧本词藻优雅,善用修辞,非常值得欣赏,是以属於文学;它也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因为粤剧的舞台、戏服、音乐以至表演形式均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学生可以亲身到竹搭戏棚观赏粤剧演出,也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学习体验。」

她和团队的努力成功扭转教师的想法,令他们重新认识粤剧的价值;而项目在首四间学校的成功范例,促使其后30多间中学将粤剧融入课程内。

除了学校层面外,吴博士也一直尝试提高市民大众对粤剧的兴趣。她在2009年出版了一部关於粤剧名伶梁醒波的传记,该书除跻身畅销书榜外,更获得第廿二届「香港印制大奖」优秀出版大奖-最佳出版(传记)。此外,吴博士与香港八和会馆以及中国和美国多间大学,分别进行有关粤剧编剧学习研究、粤剧剧本考证及拍摄有关粤剧的纪录片等,而为推动粤剧开展的计划亦多达12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9年宣布将粤剧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吴博士在推动粤剧方面的努力亦得到政府加倍重视。吴博士已获委任为多个有关艺术及粤剧的政府谘询委员会成员。

吴博士说:「粤剧是香港文化的重要一环。我希望藉著我们的工作,激发下一代去思考我们的本土文化和身分,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吴凤平博士获教育学院颁发2011年学院知识交流奖,获奖项目是「香港大学粤剧教育研究及推广计划」。

Back to 连系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