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重構都市空間

競相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樓,背倚翠綠山巒,構成了香港獨特的城市風貌。但這又是否等同優良的建築設計?

王維仁先生,2011年知識交流獎得獎者(建築學院)

王維仁先生,2011年知識交流獎得獎者(建築學院)

「2007-08年度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開幕典禮

「2007-08年度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開幕典禮

競相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樓,背倚翠綠山巒,構成了香港獨特的城市風貌。但這又是否等同優良的建築設計?

這正是兩年一度的建築雙年展的核心題旨。該活動旨在為建築師、規劃師、設計師和市民大眾提供一個平台,一同思考建築的功能和可行性。

建築學系王維仁副教授的策劃下,香港首個建築雙年展於2007-08年度舉行,共吸引了70,000名香港市民入場參觀和來自日本、美國、英國、韓國、新加坡、台灣及中國內地的參展家。

展覽以「再織城市」為展題,除聚焦在建築課題上,主要目標是令每位入場參觀的市民思考城市空間,以及建築物之間的關係。

王先生表示:「要數香港達到世界一流水準的建築物,我認為不會超過三幢,但香港卻往往被視為佈局別具一格的城市。其獨特的城市紋理和基建,築起新舊區之間的城市空間,一如半山連接中區的自動扶手電梯,串連中上環的舊街里巷、新建大型商場和大廈,並且不停演化、發展。」

但香港亦正面對挑戰。「因應經濟急速發展,政府和發展商毫不猶疑地拆卸重建及翻新舊建築物。97年後,隨著文化保育和城市風格的概念抬頭,社會取態亦逐漸轉變。天星碼頭保育事件(源於市民抗議遷拆天星碼頭)正是一例。這事件觸發整個社會對個人和作為一個群體的身份、城市記憶,以及何謂理想城市等問題重新思考。

「我們應甚樣做,才可以在遷拆重建和活化舊區之間取得平衡?面對西九和其他多個地區的大型建設項目,我們是否應在動工前更仔細、謹慎地規劃?我們應否更加關注上述發展項目如何與旺角的市區環境和社區相配合,這樣,在規劃新區和興建新樓時,就不會產生與周邊環境格格不入的問題。

「活力和靈活創新精神向來是香港的重要基石 - 我們不要成為像威尼斯一般了無生氣的旅遊景點。但我們從歷史中學到甚麼,又如何能夠在未來發展中保留歷史風貌?」

以上概念在雙年展三個月展期內舉行的各項展覽、講座、工作坊和其他活動上一一探討,而雙年展舉行的場地 - 舊中區警署的歷史建築群,正是活化舊建築物的實例。從參觀人數踴躍,可見市民大眾對展題的興趣和關注。

是次雙年展為與深圳合辦。深圳於2005年舉辦其首個雙年展,啟發香港其後與之合辦建築雙城雙年展。

王先生說:「雙年展除了為建築師、學者、規劃師及設計師等業界人士提供寶貴的交流機會外,亦有助加深大眾對建築設計和城市規劃的認知。我尤其希望藉著雙年展啟動重塑香港的公共城市空間。」

第二屆香港建築雙年展於2009年舉行,展題為「城市動員」;第三屆計劃於2011年稍後舉行。

王維仁先生獲建築學院頒發2011年學院知識交流獎,獲獎項目為「2007-08年度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

Back to 連繫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