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以數據保護野生動物

香港是國際野生動物貿易的主要樞紐。鑑識保育實驗室團隊的研究正提供數據,以支持打擊和減少非法野生物種販賣。

(左起)杜德俊教授、David Baker博士、Timothy Bonebrake博士和丁凱琳博士

(左起)杜德俊教授、David Baker博士、Timothy Bonebrake博士和丁凱琳博士

鑑識保育實驗室研究人員Tracey Prigge 女士與Astrid Andersson小姐處理樣品以進行基因分析

鑑識保育實驗室研究人員Tracey Prigge 女士與Astrid Andersson小姐處理樣品以進行基因分析

鑑識保育實驗室團隊對不同物種進行分析,包括鯊魚、大守宮、盔犀鳥、美冠鸚鵡和穿山甲 [照片來源:Chloe Hatten]

鑑識保育實驗室團隊對不同物種進行分析,包括鯊魚、大守宮、盔犀鳥、美冠鸚鵡和穿山甲 [照片來源:Chloe Hatten]

香港雀鳥花園中發現被列為極危物種的小葵花鳳頭鸚鵡 [照片來源:Astrid Andersson]

香港雀鳥花園中發現被列為極危物種的小葵花鳳頭鸚鵡 [照片來源:Astrid Andersson]

穿山甲是全世界非法販賣情況最嚴重的哺乳類動物之一

穿山甲是全世界非法販賣情況最嚴重的哺乳類動物之一

香港不僅是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而且還有全球野生動物買賣樞紐不受歡迎的稱號,其中很多買賣卻是非法的。野生動物的需求主要來自亞洲,因香港的地理位置優勢成爲主要的轉口港。這是一個長期問題:從1997年到2016年,香港若以「國家」貿易額為基礎而排名的話,位列世界第六,貿易額約為2500億美元。

巨大的買賣規模和繁多的物種數量令海關的監控變得複雜困難。此外,隨著野生動物數量減少變得稀有,其價格隨之上升,非法販運受威脅野生物種情況急劇惡化。生物科學學院的團隊利用條碼、基因組學、飲食分析以及種群遺傳學等的數據取證和技術來追踪野生動物和貿易商,在減少非法貿易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例如該小組分析貿易網絡,以確定穿山甲的貿易路線和熱點,並分析香港爬行動物和鳥類的活體貿易趨勢。團隊的其他研究項目還包括利用分子技術鑑定幼鰻和魚翅。

丁凱琳博士說:「你需要知道有哪些物種被用作交易。有些物種的買賣是合法的,有些則不然。」

團隊的數據與執法機構共享,以協助他們確立追緝調查目標。團隊還與法律學院合作準備了物種所受影響之陳述,使法官和檢方對非法貿易的影響,包括動物的生態影響和市場價值有更深入的了解。

團隊還與香港海關以及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國家地理雜誌TRAFFIC等組織合作,亦取得了巨大成果,其中包括在歐盟逮捕40名參與販賣歐洲鰻魚的人士。他們的研究亦幫助加強對瀕危物種的保護,包括淡水龜、穿山甲和鳴禽。丁凱琳博士說,由於缺乏貿易監控,被用作飼養和鳴唱比賽的鳴禽備受威脅。她指出:「亞洲有30多個物種由於這類買賣而瀕臨滅絕。」她亦舉例說,印尼的森林因為所有鳥類被捕獵而落入一片寂靜。

除此以外,團隊還會舉辦工作坊和研討會以及接受本地和國際媒體的採訪,以提高大眾對野生動物所面臨的威脅的認識。

她和團隊將繼續致力於研究相關數據。她補充:「我們所做的工作是以知識協助執法工作,從而削弱香港作為國際野生動物販賣樞紐的角色。」

生物科學學院的丁凱琳博士﹑David BAKER博士Timothy BONEBRAKE博士杜德俊教授獲2020年香港大學「卓越知識交流獎」,獲獎項目為「通過創新保育法鑒定手段減少非法野生動物貿易」。

Back to 環球知識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