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賽馬會「樂天心澄」出版新書分享實踐經驗 並招募更多協同學校建構靜觀校園文化

由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主辦,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賽馬會「樂天心澄」)出版了《靜觀校園文化》一書,分享計劃過去三年的實踐經驗及研究成果。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賽馬會「樂天心澄」)總監林瑞芳教授聯同團隊的教育心理學家,撰寫並出版了《靜觀校園文化》,分享計劃過去三年的實踐經驗及研究成果。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賽馬會「樂天心澄」)總監林瑞芳教授聯同團隊的教育心理學家,撰寫並出版了《靜觀校園文化》,分享計劃過去三年的實踐經驗及研究成果。

(左起)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方子蘅校長、方惠星老師和鄭子康同學,以及家長張家璇女士分享參與計劃的得著。

(左起)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方子蘅校長、方惠星老師和鄭子康同學,以及家長張家璇女士分享參與計劃的得著。

 (左起)賽馬會「樂天心澄」團隊:教育心理學家關匡宏先生、唐瑩博士、林瑞芳教授、蘇文朗先生及周美玲博士,將繼續協助本港教育界建立靜觀校園文化。

(左起)賽馬會「樂天心澄」團隊:教育心理學家關匡宏先生、唐瑩博士、林瑞芳教授、蘇文朗先生及周美玲博士,將繼續協助本港教育界建立靜觀校園文化。

由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主辦,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賽馬會「樂天心澄」)出版了《靜觀校園文化》一書,分享計劃過去三年的實踐經驗及研究成果。

賽馬會「樂天心澄」於2019年開展,計劃首階段與9所種子學校和27所協同學校共建靜觀校園文化,讓靜觀的修習惠及數千學生、老師和家長。這些學校在計劃中展現了抱負、識見和魄力。爲了向有意促進學校社群福祉的教育工作者分享靜觀校園文化的實踐經驗,賽馬會「樂天心澄」總監林瑞芳教授聯同團隊的三位教育心理學家,撰寫並出版了《靜觀校園文化》。此書闡述靜觀的效用及將靜觀帶進校園的可行性,以促進學生的學業表現、精神健康和社交生活。全書共設五章:

第一章<靜觀和教育> 拆解有關靜觀的疑惑,闡述靜觀的效用和其對教育界的貢獻。
第二章<樂天心澄的校園> 介紹計劃的願景、策略和實踐狀況,並分享各個領域的初步成效。
第三章<創建靜觀文化> 討論建立靜觀校園文化所遇到的五大障礙,並探討相應的解難方案。
第四章<靜觀校園的經驗分享> 以學校日常運作的四大範疇為框架,分享參與學校在過去幾年的實踐經驗和心得。
第五章<總結與前瞻> 回顧過去的工作和展望未來的方向。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種子學校之一)的方惠星老師分享她每天早上均會花十至三十分鐘靜觀才上班,讓自己處於輕鬆平靜的狀態上課,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與學生關係亦更為密切。完成靜觀課程的學生鄭子康則表示靜觀有助他在面對困難和壓力時保持心境平靜,又指靜觀有助改善自己的專注力,並提升他在考試和比賽中的表現。至於家長張家璇女士則謂靜觀改善了其家庭關係,她更將靜觀變成親子活動,現在管教兒子也變得更輕鬆自在。

承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繼續捐助,計劃於2022年開展了第二階段,進一步支援教育界至2025年。賽馬會「樂天心澄」服務的協同學校,將由首階段每年的9所,增加至第二階段每年的16所。計劃現已公開招募2023/24及2024/25年的協同學校,截止日期為2023年6月30日。成功申請為協同學校的教師能免費修讀八週靜觀課程,部分更能接受進一步培訓成爲靜觀導師,於校內為學生提供靜觀課程。此外,團隊的教育心理學家會對協同學校提供諮商,協助建構靜觀校園文化,讓學校的所有持份者都能受惠。

賽馬會「樂天心澄」歡迎公眾免費使用其研發的資源,詳情請瀏覽計劃網頁:www.jcpanda.hk。團隊亦會透過計劃網頁發佈最新活動的消息,敬請關注。

關於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

賽馬會「樂天心澄」靜觀校園文化行動 (賽馬會「樂天心澄」)旨在香港校園推廣靜觀文化,關注本港學生及老師,以至大眾的精神健康。計劃分兩個階段,前後橫跨六年(2019年中至2025年底),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主辦。賽馬會「樂天心澄」在華文地區擔當先導角色,研究結果和實踐經驗將為教育界帶來啟示,讓華文地區的教育工作者能善用靜觀修習來建立健康豐盛的校園文化。

計劃網址:www.jcpanda.hk

https://www.hku.hk/press/c_news_detail_25852.html

Back to 研究影響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