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港大走在新光源科研的前沿

支教授有多項專利的許可權已授予本地、國內及國際企業,並合力研發帶鉑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s)以應用到工業上。

支志明教授

支志明教授

支志明教授 (左) 及理學院院長艾宏思教授

支志明教授 (左) 及理學院院長艾宏思教授

一個可以摺疊並能放進口袋或錢包內,甚至縫在衣袖裡的顯示屏 ─ 有賴化學系許惠嫻講座教授支志明及其實驗室的研究團隊,這些構思正逐步接近現實。

支教授開創先河,利用鉑研發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s),並獲得專利權。OLEDs是可應用於顯示、發光及其他許多方面的嶄新技術。它在靈活性、效率及節省能源方面比現時科技有更大的潛力。

支教授於2003年首次發表以鉑為主要成份的OLEDs,並自此一直致力研究證明它的潛力。他有多項專利的許可權已授予本地、國內及國際企業,並合力研發帶鉑OLEDs以應用到工業上。

他說:「我們與工業伙伴緊密合作,共同研究並解決問題。這不再是基礎研究,而是正式的工業研究,從而我們可得知該技術能怎樣應用於日常生活中。雖然過程並不容易,但目前我們的進度理想。」

支教授是全球首位發現磷光金屬配合物的其中一項優點是可以大大提高電致發光的效率, 使OLEDs能被廣泛應用。他於1998年發表研究結果,但當時由於資源所限,他沒有為該研究成果申請專利權。(港大現設有技術轉移處提供申請專利和授予許可權的機制)。而同時間,一間美國公司亦取得相近的研究成果和專利權,他們運用銥研發的OLEDs已成為世界標準。

但是,以銥為主要成份的OLEDs結構複雜,加上暫時只有一個生產商,所以價錢相對昂貴。

支教授研發以鉑為主要成份的OLEDs可解決以上問題。它的結構較為簡單,而且穩定耐用,並且可以有脈衝光及高效率轉換顏色。

帶鉑OLEDs仍需進一步的研究。支教授與其團隊已成功研發了紅色和綠色的光波,正積極研發藍色的光波,這是發光顯示屏所需的第三種及最後一種的光波顏色。支教授很有信心能將此實現。他們的研究工作獲創新及科技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資助。支教授更開始發掘比鉑便宜的替代品: 鎢。他說:「利用鉑來研發的OLED只是開始而已,這技術有巨大潛力。」

化學系支志明教授獲理學院頒發2016年「學院知識交流獎」,獲獎項目為「應用在有機發光二極體的高效能帶鉑磷光材料」。

Back to 創新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