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為少數族裔提供語文學習支援

生活於本港的南亞裔人士超過四萬五千名,當中包括就讀於本地學校的孩童和青少年。他們一般在日常生活中不會以廣東話交談。在本地教育體制下,有限的華語能力,妨礙了他們就業和升學的機會

非華語學生以「參與式學習」(engaged learning)探討中文

非華語學生以「參與式學習」(engaged learning)探討中文

非華語與華語學前兒童於本年在一個國際會議上表演

非華語與華語學前兒童於本年在一個國際會議上表演

生活於本港的南亞裔人士超過四萬五千名,當中包括就讀於本地學校的孩童和青少年。他們一般在日常生活中不會以廣東話交談。在本地教育體制下,有限的華語能力,妨礙了他們就業和升學的機會。

為了幫助這些學生,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參與政府資助的二十個項目,投放資源,提供教師培訓和其他服務,以改善非華語學生的技能和前景。

作為其中一位項目發起人的岑紹基博士說:「這些學生是社會中弱勢的一群,但事實證明,他們當中有些是優秀的學生。他們有能力入讀本港的一流中學,唯一限制是他們的華語能力。」

團隊的六名首席調查研究員於2006年開始合作,當時這議題備受大眾關注,政府亦就此提供特定用途補助金。這些年來,團隊為教師提供專業培訓和進修課程,就課程發展制訂指引,亦到校內進行課堂教學評估,還出版書籍和製作相關教材,使教師們可以更有效地為少數族裔學生提供支援。

負責帶領團隊的謝錫金教授說:「『這些學生』的華語能力水平十分參差,有些教師可能經驗不足,不懂如何就各個水平設計不同教材。我們針對這情況提供培訓。」

團隊亦為中學生於課餘時間安排中文輔導班,以及向家長提供建議協助孩子學習。

整個項目有超過三千五百名中學生、五百名小學生及一千名幼稚園生與他們的家長參與,結果令人鼓舞。舉例來說,參與項目的中學生接受了學習支援服務後,中文的識字和閱讀能力皆有所提升。

團隊舉辦了四個國際會議,將他們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推廣到社區和世界各地,並為其他地區及國家的學校設計合適的中文教學資源,更於港大開辦了教育碩士課程(非華語學生中文教學)。

羅嘉怡博士說:「隨著中國經濟起飛,如何教育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不但是本地關注的問題,而是國際議題。我們期望與世界各地人士分享團隊的經驗,並成為亞太區教授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資源中心。」

謝錫金教授及其團隊──岑紹基博士、祁永華博士張慧明博士林偉業博士及羅嘉怡博士獲教育學院頒發2014年「學院知識交流獎」,獲獎項目為「為非華語學生而設的中文教學-香港、亞洲與國際有意義的進程」。

Back to 專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