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對於紓解青少年、老年人和病人的壓力有治療價值,世界各地的學者和醫療人員一直以來都有記錄。可是,直到最近人們才慢慢了解,動物輔助治療是如何能幫助那些不善面對社會、並把自己困在房間的人。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黃蔚澄博士與一間非牟利社會服務機構合作,研究動物輔助治療(主要是經過訓練的狗隻)如何幫助香港隱蔽青年重拾自信。
建築學院副院長 (國際及中國事務) 杜鵑副教授認為,香港的分間單位將會一直存在,因此,她和她的學生正致力使這些單位更宜居住。
在社會學系講師黃培烽博士的指導下, 學生們在完成了一個探討現代旅遊業和為遊客提供真實體驗的課程後製作關於香港鮮為人知地區的指南。
大多數街道地圖都是為了讓汽車從 A到 B 而設計的。現在建築學院有了一個替代方案 ─ 一個為行人在狹窄的行人道和行人天橋上導航的3D 地圖,並能為應用程式製造商提供大量相關資料。
精神病對女性的影響往往會比男性多十年或更長的時間。精神醫學系推出一個新項目,以其深厚及長期的研究工作為基礎,幫助貧困的女性患者儘早治療這種無聲的疾病。
由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主辦的展覽,展示了瑞士攝影記者瓦特爾‧博薩特所拍攝的照片,呈現了中國在一九三零年代的生活變遷。
由呂偉生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個RFIP-BIM平台,讓參與建築過程中的每個人,由製造商、運輸商以及承包商,均能隨時了解每個部件的位置,從而縮短製造預製構件的生產週期,並實現於現場組裝時100%的準確性。
兒童往往對其文化中被重視的技能呈現早熟的狀態。
港大的法律學者為本港的智障人士及其家長和監護人提供了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