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为少数族裔提供语文学习支援

生活於本港的南亚裔人士超过四万五千名,当中包括就读於本地学校的孩童和青少年。他们一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以广东话交谈。在本地教育体制下,有限的华语能力,妨碍了他们就业和升学的机会。

非华语学生以「参与式学习」(engaged learning)探讨中文

非华语学生以「参与式学习」(engaged learning)探讨中文

非华语与华语学前儿童於本年在一个国际会议上表演

非华语与华语学前儿童於本年在一个国际会议上表演

生活於本港的南亚裔人士超过四万五千名,当中包括就读於本地学校的孩童和青少年。他们一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以广东话交谈。在本地教育体制下,有限的华语能力,妨碍了他们就业和升学的机会。

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参与政府资助的二十个项目,投放资源,提供教师培训和其他服务,以改善非华语学生的技能和前景。

作为其中一位项目发起人的岑绍基博士说:「这些学生是社会中弱势的一群,但事实证明,他们当中有些是优秀的学生。他们有能力入读本港的一流中学,唯一限制是他们的华语能力。」

团队的六名首席调查研究员於2006年开始合作,当时这议题备受大众关注,政府亦就此提供特定用途补助金。这些年来,团队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进修课程,就课程发展制订指引,亦到校内进行课堂教学评估,还出版书籍和制作相关教材,使教师们可以更有效地为少数族裔学生提供支援。

负责带领团队的谢锡金教授说:「『这些学生』的华语能力水平十分参差,有些教师可能经验不足,不懂如何就各个水平设计不同教材。我们针对这情况提供培训。」

团队亦为中学生於课余时间安排中文辅导班,以及向家长提供建议协助孩子学习。

整个项目有超过三千五百名中学生、五百名小学生及一千名幼稚园生与他们的家长参与,结果令人鼓舞。举例来说,参与项目的中学生接受了学习支援服务后,中文的识字和阅读能力皆有所提升。

团队举办了四个国际会议,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推广到社区和世界各地,并为其他地区及国家的学校设计合适的中文教学资源,更於港大开办了教育硕士课程(非华语学生中文教学)。

罗嘉怡博士说:「随著中国经济起飞,如何教育非华语学生学习中文不但是本地关注的问题,而是国际议题。我们期望与世界各地人士分享团队的经验,并成为亚太区教授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资源中心。」

谢锡金教授及其团队――岑绍基博士、祁永华博士张慧明博士林伟业博士及罗嘉怡博士获教育学院颁发2014年「学院知识交流奖」,获奖项目为「为非华语学生而设的中文教学-香港、亚洲与国际有意义的进程」。

Back to 专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