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成功研發口服砒霜成為香港首隻專利處方藥物 締造香港創意工業的成功例子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及瑪麗醫院的一個研究小組用了十年時間,把口服三氧化二砷(即俗稱砒霜)由研究項目發展成為處方藥物,並成功取得美國國家專利。這是首隻完全由香港研發的處方藥物,勢將達到全球應用的地位。在香港,超過100 位血癌病人已經接受這種治療,且大部份已康復和痊癒。這研究項目的成功建基於研究小組的創意和不懈努力,是香港創意工業的成功例子,亦是香港醫學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臨床研究治療數據
研究小組發現口服三氧化二砷是非常安全的藥物。若劑量適當,砒霜的潛在毒性會被解除,尤其是對心臟的副作用亦能大大減低。現時在急性粒子性白血病的治療中,口服三氧化二砷已是標準藥物,可提供持續治療及減輕患者病情,初發及復發的病人皆可服用。超過一百位白血病病人已經接受此項治療,並達到極優良的效果。在此等病症中,口服三氧化二砷已代替了骨髓移植作為最主要的治療方法。口服三氧化二砷亦應用於治療其他癌症,包括淋巴癌和多發性骨髓瘤。
2009年,研究小組聯同港大科橋有限公司(香港大學的技術轉移公司),成功為口服三氧化二砷取得了美國國家專利,用於治療血癌。是次研究的成果是一個歷史性的成就,首先,口服三氧化二砷是首隻完全由香港研發的處方藥物,其次,這是首隻香港研發的處方藥物取得美國國家專利。
背景及發展經過
瑪麗醫院內科學系,早在1940年末至50年代初已使用口服三氧化二砷來治療疾病。隨著其他新藥物的發展,三氧化二砷的應用慢慢被取代,最後被遺忘了差不多半個世紀。直至1998年,哈爾濱和上海相繼出現運用靜脈注射三氧化二砷以治療急性粒子性白血病的成功個案,瑪麗醫院內科學系的一個研究小組遂重新開始研究口服三氧化二砷應用在血癌的治療。
研究人員首先參考了儲存在香港醫學博物館的舊病人資料檔案,以決定口服三氧化二砷的份量和安全度。繼後的兩年,研究人員嘗試了用不同的方法配製口服三氧化二砷。至2000年,研究小組成功研發了安全的口服三氧化二砷,並應用於臨床血癌治療研究。由於治療效果非常好,研究小組與港大科橋合作,共同為口服三氧化二砷申請了美國國家專利,並於2009年正式獲批。
全球視野
因為得到知識產權的保護,港大科橋現正規劃全球發行口服三氧化二砷。今年3月26日,來自北美、歐洲、非洲、澳洲和亞洲的醫學專家將雲集本港,參與首個由香港血液科學會舉辦的口服三氧化二砷的國際研究會議。與會專家將集中討論口服三氧化二砷的國際學術研究合作項目,從而更加了解此藥物在治療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功效。
發展中國家的人道援助
在美國,靜脈注射三氧化二砷是這藥物的唯一配劑,但一個月的治療費用高達5萬美元 (約40萬港元)。由於藥物極度昂貴,發展中國家的血癌病人根本無能力負擔,我們期望口服三氧化二砷將代替注射三氧化二砷成為全球的治療新標準。由於發展中國家的病人無法支付龐大的藥物開支、昂貴的住院及檢查費用,香港大學現正研究為這些病人免費提供口服三氧化二砷。此人道援助項目將解決這些國家在應用三氧化二砷上遇到的許多醫療問題,並將拯救無數發展中國家血癌病人的性命。
香港創意精神的典範
口服三氧化二砷是由港大及瑪麗醫院內科學系研究小組和藥劑部,在完全沒有任何政府特別資助下,付出了多年時間和辛勤工作而獨力研發出來。這個項目的成功基於其獨創性,及研究人員的堅持、仔細和努力,以及醫謢人員和病人的團結一致。這是香港創意精神的一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