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为发挥研究成果影响力作充分准备

Matthew Boswell博士

Matthew Boswell博士到访港大举行工作坊

知识交流和研究成果影响力有何不同?未来几年这问题可能在香港会有较多的讨论。

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每隔数年对本港大学的研究质素作评审,主要参考英国的模式为基础。而英国在2014年的评审机制加入了崭新的元素,踏出了重大的一步。

新增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在2014年英国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编译:「评审研究卓越的框架」;以下简称“REF”)所占的比重为百分之二十。REF的结果将影响研究拨款及大学排名。研究成果影响力并非指一贯对学术界的影响,而是对非学术界的影响,这促使很多学科的思维产生巨大的转变。 

将来香港会否跟随英国这项改变,现时仍是未知之数,但港大对这方面的发展非常重视,因透过发挥研究成果影响力从而造福社群正是知识交流的目标。为了让港大师生认识上述概念,知识交流办公室於2013/14年度邀请了四位英国里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的研究人员分享他们的经验。其中一位是Matthew Boswell博士,他不仅参与里兹大学筹备2014年REF的工作,亦曾为索尔福德大学(University of Salford)制订有关发挥研究成果影响力的策略,并推行新方案,包括聘请相关行政支援人员及发展内部拨款计划等。

他说:「评核研究成果影响力,即探讨知识交流的效益,这与大学在现代化、数码化和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所担当的角色息息相关。以往,有人认为大学只是一个学生於18岁时入读的地方,於三至四年后毕业就不需与大学再有联系;但这已是不合时宜的概念,尤其是在这个知识型经济社会。」

里兹大学展示了文学院学科能够实践联系社群和发挥研究成果影响力,例如一位教授对自闭症文化表徵的研究,影响了英国National Health Service(编译:国家保健服务)的政策。此外,他亦联同歌剧团策划一套有关自闭症的歌剧。

与社会各界合作是知识交流和发挥研究成果影响力的重心,但在英国有人士对审批学术拨款时加入非学术界的元素为考虑因素之一,打破学术界一贯的「同侪评审」(peer-review)机制这种做法有所保留。

Boswell博士指出,这种疑虑可以理解,但学者仍可掌握知识交流过程,透过联系社区有所裨益。他说:「与学界以外的人士讨论可令你对自己的学科加深了解。」

Boswell博士建议本地研究人员於推展联系公众或与社区机构合作的项目时,应尽早收集与研究成果影响力有关的数据和佐证,否则项目完成后将事倍功半。无论本港的研究评审机制最终会否引入研究成果影响力这元素,所收集的资料均可有效地展示知识交流为社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