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最有效地發揮研究成果影響力

知識交流已正式成為港大的第三個使命,它貫穿每一個學科並且是大學與公眾互動的「自然」過程,當中包括為發明授權、提出議案解決社會問題以至聯繫公眾的文化和人文學科活動。回顧幾年前,本地大專學界對知識交流的焦點狹窄,港大的知識交流管理層因此面對很大的挑戰。

知識交流辦公室副總監白景崇教授

知識交流辦公室副總監白景崇教授

知識交流已正式成為港大的第三個使命,它貫穿每一個學科並且是大學與公眾互動的「自然」過程,當中包括為發明授權、提出議案解決社會問題以至聯繫公眾的文化和人文學科活動。回顧幾年前,本地大專學界對知識交流的焦點狹窄,港大的知識交流管理層因此面對很大的挑戰。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稱這使命為「知識轉移」,原本各院校只透過財務指標,例如專利數目、授權所得收入、合約研究和衍生公司來評估成效。由2009年起擔任知識交流辦公室副總監的白景崇教授認為由此去理解知識交流非常局限。

他說:「有一流的意念當然盡可能獲得專利和將它授權。但即使是專利本身的目標也不一定是賺最多的金錢。也許你想將這些構思最有效地用在社會上。像港大那麼全面的大學,財務指標不能涵蓋所有範疇。」

港大採納了這概念,把知識交流納入所有學科中。現在各學院都設有學院知識交流工作單位,由副院長帶領的團隊組成。此外,港大已成立撥款計劃讓教學人員進行知識交流和對非學術界有潛在影響力的項目。知識交流是每年學院資源分配的其中一個指標,亦已納入教研人員的表現評核。

白景崇教授從一開始已強調港大的知識交流必須建基於良好的科研和教學基礎上,消除了知識交流與兩者之間關係的疑慮。

這一切措施已見成效,港大的知識交流活動非常多元化,有些是校內活動,例如香港大學學術庫港大三分鐘論文比賽;也有很多是由個別學者、學院或學生發起的活動。項目的例子可在知識交流網頁上找到。此外知識交流獎於2011年設立,表揚以知識交流作出貢獻的教員,得獎者和卓越教研的得獎者均於年度的頒獎典禮中獲得表揚。

白景崇教授說:「這些獎項可讓人看到知識交流在大學內的範疇有多廣。事實上,我們不只鼓勵和表揚有經濟效益的科研成果,也重視那些關乎社會、文化、公共政策、健康、環境和生活質素的研究成果影響力。我們對這廣義概念的堅持,讓教資會明白其重要性,教資會在2012年加入一些非財務指標,改變了自2009年以來只用財務指標的框架。我們應是本地首間院校,能夠擬訂涵蓋大學整體的知識交流策略。我曾獲邀到其他院校演講,我們很高興可以與人分享經驗。」

我們有些活動是受外國大學的啟發,例如昆士蘭大學的三分鐘論文比賽。白景崇教授說:「我們可以汲取其他人的經驗並且做更多,例如在校園內建立創業文化。」

至於未來的發展,我們會參考英國的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編譯:「評審研究卓越的框架」),當中在非學術界發揮的「研究成果影響力」在2014年的評審佔百分之二十的比重。不論將來香港的科研評審會否沿用這個機制,「研究成果影響力」將成為港大知識交流策略方針的重點。

Back to 研究影響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