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KE Spotlight

  • 港大獲捐贈1億元於本部建「譚榮芬創科翼」

    港大獲捐贈1億元於本部建「譚榮芬創科翼」

    譚榮芬先生是本地的建築師,於1950年入讀香港大學首屆建築學課程的學生,而當年的建築系是隸屬於工程學院的。譚先生特意捐贈港幣一億元予母校成立「創科翼」,以支持工程學院學生各種體驗式學習。為答謝譚榮芬伉儷的慷慨支持,香港大學特意將創科翼命名為「譚榮芬創科翼」。「譚榮芬創科翼」將成為工程學院新的標誌及提供開放式環境促進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跨學科創新,提升學生的創意、跨範疇學習的能力及實際操作的技能,為社會服務。同時,創科翼亦會促進研究人員和學生的學術交流,引導他們深入了解新興科技最新的發展和挑戰,並進行不同的尖端研究項目,培育新一代的工程人材。

    Read More
  • 港大合作研究揭示本港龐大海鮮巿場背後的黑暗面

    港大合作研究揭示本港龐大海鮮巿場背後的黑暗面

    根據聯合國最近有關糧食供應的統計數字顯示,港人每年人均消耗六十公斤海鮮,遠超全球平均的二十公斤。由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ADM Capital Foundation世界自然基金會珊瑚大三角計劃攜手發表的《一魚不留: 香港食用珊瑚魚貿易─2017》研究報告指出,香港作為貿易中心每年活珊瑚魚交易量約2萬到3萬噸,總值超過10億美元。報告亦指出,由於監管不力及故意誤報等原因,香港的活珊瑚魚貿易進口量,總體可能被低估達50%。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教授兼報告的主要作者薛綺雯教授表示香港作為整個貿易鏈的中心角色,必須及時採取行動監管,否則野生珊瑚魚有可能在下一代消失。研究團隊促請政府盡快加強措施,遏止非法貿易,包括更新有關進口活魚申報及查核的條例,更好地監察和管制貨物/活魚物流,並呼籲市民選擇可持續發展的環保海鮮。

    Read More
  •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發佈香港晚年抑鬱意識及態度社區調查結果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發佈香港晚年抑鬱意識及態度社區調查結果

    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總監及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林一星教授發佈香港晚年抑鬱意識及態度社區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港人認為晚年抑鬱情況普遍。1,332位受訪者中,過半數 (52%) 認為,至少一成長者有抑鬱症狀,而當中一半更估計長者抑鬱達三成以上。同時,受訪市民中超過八成(85%)表示願意協助受情緒困擾的親友及鄰舍求助。調查亦發現,港人對長者抑鬱存有一定誤解。約半數(50%) 受訪者未能確定抑鬱並非老年轉變的正常反應;假若長者談及自殺時,有四成受訪者 (40%) 覺得他們不是認真的;對於如何識別有抑鬱的長者,近半數受訪者 (48%) 不確定記憶問題可能是長者抑鬱的症狀之一;而在處理手法上,超過七成人 (75%) 存在誤解,以為透過提醒抑鬱長者自己的福氣或往好處看,便能協助他們。研究團隊提醒市民可多留意長者的狀況轉變及投訴,因為晚年抑鬱可以透過身體不適或認知問題等表現出來。

    Read More
  • 港大研究揭示空氣污染引致環境不公

    港大研究揭示空氣污染引致環境不公

    由香港大學及英國劍橋大學合作成立的「港大劍橋清潔能源與環境研究平台」(平台), 最近一項跨學科研究發現,空氣中PM2.5(直徑2.5微米或以下的微細懸浮粒子)平均濃度與香港社會剝奪指數統計上存在顯著的正相關。 這表示香港各選區間,存在由空氣污染引起的環境不公。身兼平台總監的港大電機電子工程系系主任李安國教授指,研究的數據顯示較多弱勢社群聚居的地區,空氣的污染程度較嚴重。平台共同總監林哲奇博士亦指,研究結果顯示香港迫切需要建立更加統一、以民為本、因地制宜及公平公正的環境政策。

    Read More
  • 2017年卓越知識交流獎

    2017年卓越知識交流獎

    香港大學於2015-16年度設立了大學層面的「卓越知識交流獎」,表揚為社會帶來重要影響的教員。2017年「卓越知識交流獎」由社會科學學院葉兆輝教授及其團隊 - 羅亦華博士程綺瑾博士獲得。

    Read More
  • 香港大學的禽流感恆常監測計劃在新鮮糧食店檢出H5N6禽流感病毒

    香港大學的禽流感恆常監測計劃在新鮮糧食店檢出H5N6禽流感病毒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委託香港大學對街市及新鮮糧食店進行的禽流感恆常監測計劃,較早前在灣仔一新鮮糧食店檢取的砧板環境樣本及冰鮮鴨表皮拭子樣本確認檢出微量H5N6禽流感病毒,經專家分析,相信有關冰鮮鴨並無受感染,只是表面受到微量病毒污染。由於病毒不會在冰鮮禽鳥的屠體上增殖,所以經妥善處理的冰鮮禽肉感染禽流感的機會很低。食環署正追查病毒污染的源頭。

    Read More
  • 香港大學生物學家的合作研究揭示海洋的低氧挑戰及其解決方案

    香港大學生物學家的合作研究揭示海洋的低氧挑戰及其解決方案

    聯合國跨政府海洋學委員會成立的科學家團隊「環球海洋氧網絡」,在權威學術期刊《科學》刊登的學術文章中全面分析公海及海岸水域低氧情況的成因、後果和解決方案。公海中氧氣含量零的缺氧海水量於過去半世紀上升了超過4倍。研究指出世界需要減慢氣候變化速度和減少營養物污染來阻止海洋含氧量下降情況惡化。香港大學海洋生物學家及報告的共同作者安原盛明博士(Moriaki Yasuhara) 說: 「亞洲的海岸地區包括香港,是其中受影響最嚴重的水域之一。」研究團隊亦指出,全球須從以下三個方向著手才能令低氧情況受控:源頭著手,營養物污染和氣候轉變;保護脆弱的海洋生物以及改善全球追蹤低氧情況的設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