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 Spotlight
Filter
-
-
2019年学院知识交流奖
香港大学每年的「学院知识交流奖」,由各学院选出对知识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教员,表扬他们对工商界或社会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或文化影响。2019年「学院知识交流奖」的得奖名单已公布。
Read More -
香港大学举办 STEM 比赛 以提高公众对光污染的认识
「减少光污染创意灯光装置STEM 设计比赛」由港大物理系、电机电子工程系和啬色园可观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馆合办,香港太空馆协办,以提高市民对香港严重光污染问题的认识。比赛共有8 间学校的中学生参赛。每队参赛队伍须提交一份有助减少光污染的户外灯光装置(实物原大或比例模型)及技术书面报告参赛。冠军队伍来来自粉岭救恩书院,他们到上水围实地考察,了解村民受街灯灯光侵扰的情况后,构思了智能感应灯列,令街灯灯光根据人流调节光度,以减少所需使用街灯亮度及数目。
Read More -
港大团队研究显示鱼翅贸易威胁超过六成鲨鱼品种
港大研究显示全球每年捕获的鲨鱼量已超越100万公吨,是六十年前的两倍以上,而过度捕捞正威胁超过六成鲨鱼品种。带领是次研究的港大生物科学学院及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薛绮雯教授指出,香港近年每年入口约六千公吨鱼翅,处理超过全球一半的鱼翅贸易(官方统计数字)。现时全球只有大约百分之十二的鲨鱼捕捞渔业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与此同时,每年有25,000公吨源自其他非持续甚至非法渔业的鱼翅流入市场。根据201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香港海味干货巿场出售的鱼翅当中,有三分之一来自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濒危的鲨鱼物种。研究人员敦促消费者拒绝鱼翅产品,并促请本地饮食业界承担责任,立即停止提供鱼翅。
Read More -
港大生物学家指出香港延迟禁止象牙贸易或会加剧偷猎非洲大象的行为
一项新研究探讨了近期的象牙贸易禁令及其存在的地域差异如何给大象保护工作带来有益和不利的一面。象牙贸易曾经点燃了猖獗和持续存在的偷盗猎行为,偷盗猎行为涉及横跨非洲分布的重要物种,并直接导致了这些物种在其分布区内史无前例的种群数量下降。此项工作的首席研究员、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荣誉助理教授及中国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的吉陆森博士(Dr Luke Gibson)指出,中国在2017年年底前已关闭了所有的象牙贸易市场,而香港则於2021年年底才全面执行禁止其境内的所有象牙贸易,或许意味著更多的象牙贸易将转移到香港。研究人员认为,两地禁令的时间不匹配可能无意中为在非洲偷猎来的象牙提供了市场,反而加剧了偷猎非洲大象的行为。
Read More -
港大学生推出考察指南介绍本地常见有毒植物
香港大学学生会理学会生态学及生物多样性学会的成员,搜集并整理资料,出版名为《毒木不木独:有毒植物游》的考察指南,原意是为了他们在六月时举办介绍有毒植物的户外考察,以幽默轻松手法教导参加者认识本地常见有毒植物。此考察指南的实体版只派发给户外考察的参加者,而电子版最近已上载供公众参阅。
Read More -
保育鉴证协助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贩卖
非法野生动物贩卖是世界上第四最有利可图的犯罪贸易,估计每年产生高达200亿美元的非法收入。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动植物被非法贩卖,令许多濒危物种受到严重威胁。随著越来越多的物种濒临绝种,非法利润飙升,非法贸易更没有减少的迹象,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於是采用了保育鉴证的方法,为调查非法野生动物贩卖的部门提供准确的科学数据,用於对付贩卖者。请按此观赏完整影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