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 Spotlight
Filter
-
港大学生推出考察指南介绍本地常见有毒植物
香港大学学生会理学会生态学及生物多样性学会的成员,搜集并整理资料,出版名为《毒木不木独:有毒植物游》的考察指南,原意是为了他们在六月时举办介绍有毒植物的户外考察,以幽默轻松手法教导参加者认识本地常见有毒植物。此考察指南的实体版只派发给户外考察的参加者,而电子版最近已上载供公众参阅。
Read More -
保育鉴证协助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贩卖
非法野生动物贩卖是世界上第四最有利可图的犯罪贸易,估计每年产生高达200亿美元的非法收入。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动植物被非法贩卖,令许多濒危物种受到严重威胁。随著越来越多的物种濒临绝种,非法利润飙升,非法贸易更没有减少的迹象,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於是采用了保育鉴证的方法,为调查非法野生动物贩卖的部门提供准确的科学数据,用於对付贩卖者。请按此观赏完整影片。
Read More -
港大和中国科学家合作研发科学模型推算海洋不同水域的金属毒性
由港大生物科学学院副院长梁美仪教授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吴丰昌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开拓了崭新科学模型,用作推算金属和类金属的毒性在变化的温度和盐度条件下的沿海海洋环境中的水质基准。新的科学模型,可以让各国环境管理部门,按不同水体的环境条件及全球气候变化的情况,制定不同海域的临时水质基准,从而大大地改善全球沿海环境中金属和类金属等污染控制与管理,更好地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Read More -
港大发布新手机应用程式协助消费者选择较健康食品
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与乔治全球健康研究所共同研发手机应用程式FoodSwitch HK,只要简单扫描预先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条码,消费者便可比较同类产品的营养成分,作出健康选择。应用程式会根据总脂肪、饱和脂肪、盐份、糖份及卡路里,以红绿灯评分,再以星级评级作总结,告知消费者产品的健康程度,并提供同类食品中较健康的选择。数据库包含了全港主要超市售卖的近13,000种预先包装食品及饮品的营养标签资料。港大食物及营养学助理教授雷震宇博士指出,一般市民每日的盐份摄取量为10克,比世界衞生组织建议多出一倍。他希望此应用程式可助消费者选择较健康食品。
Read More -
港大医药化学研究发现一种胃溃疡抗菌药能「驯化」耐药性超级恶菌
由港大理学院化学系孙红哲教授和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高一村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一种已於临床应用多年专门对付幽门螺旋菌治疗胃溃疡、含有金属铋抗菌药物 (枸橼酸铋钾Colloidal Bismuth Subcitrate CBS),能有效「驯化」抑制一些死亡率极高、具多重耐药性超级恶菌的活跃性,如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CRE)和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CRKP)等,并能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让现有抗生素的使用周期大爲延长。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医生称,在现有的抗生素疗法中加入含铋的抗菌药,超级细菌会逐渐被「驯化」,以常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便能将这类细菌轻易杀死。研究结果已申请美国专利。
Read More -
港大合作研究揭示本港庞大海鲜巿场背后的黑暗面
根据联合国最近有关粮食供应的统计数字显示,港人每年人均消耗六十公斤海鲜,远超全球平均的二十公斤。由香港大学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ADM Capital Foundation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珊瑚大三角计划携手发表的《一鱼不留: 香港食用珊瑚鱼贸易―2017》研究报告指出,香港作为贸易中心每年活珊瑚鱼交易量约2万到3万吨,总值超过10亿美元。报告亦指出,由於监管不力及故意误报等原因,香港的活珊瑚鱼贸易进口量,总体可能被低估达50%。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教授兼报告的主要作者薛绮雯教授表示香港作为整个贸易链的中心角色,必须及时采取行动监管,否则野生珊瑚鱼有可能在下一代消失。研究团队促请政府尽快加强措施,遏止非法贸易,包括更新有关进口活鱼申报及查核的条例,更好地监察和管制货物/活鱼物流,并呼吁市民选择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海鲜。
Read More -
香港大学生物学家的合作研究揭示海洋的低氧挑战及其解决方案
由联合国跨政府海洋学委员会成立的科学家团队「环球海洋氧网络」,在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刊登的学术文章中全面分析公海及海岸水域低氧情况的成因、后果和解决方案。公海中氧气含量零的缺氧海水量於过去半世纪上升了超过4倍。研究指出世界需要减慢气候变化速度和减少营养物污染来阻止海洋含氧量下降情况恶化。香港大学海洋生物学家及报告的共同作者安原盛明博士(Moriaki Yasuhara) 说: 「亚洲的海岸地区包括香港,是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水域之一。」研究团队亦指出,全球须从以下三个方向著手才能令低氧情况受控:源头著手,营养物污染和气候转变;保护脆弱的海洋生物以及改善全球追踪低氧情况的设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