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 Spotlight
Filter
-
港大與倫敦帝國學院共同開發新荷爾蒙脈衝自動檢測平台 減低生殖障礙診斷成本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與倫敦帝國學院合作開發了全新的自動檢測平台,以檢測生殖障礙病人的荷爾蒙脈衝式釋放狀態。這嶄新的生物醫學技術,能重複、甚至是連續性檢測在樣品中荷爾蒙或其他生物分子的濃度,可望將來被廣泛地應用於不同的診斷情況,並有效減低診斷成本。研究團隊預計此技術於10年內能被應用在臨床診斷。
Read More -
港大微生物學家研發新型的廣譜抗病毒藥物化合物 可用於治療「沙士」(SARS)、中東呼吸綜合症 (MERS)、禽流感 (H7N9) 等多種流行病毒
港大微生物學系袁國勇教授及袁碩峰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名為AM580的化合物,可用於抑制7至8種病毒,包括「沙士」(SARS)、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及禽流感(H7N9)。該化合物能通過改變宿主的細胞來阻止病毒繁殖,從而讓身體的免疫系統有足夠時間把病毒消滅。該項新發現已申請美國專利。港大希望能在5年內完成臨床試驗,並在6至8年內將新藥推出市場。
Read More -
2018年學院知識交流獎
香港大學每年的「學院知識交流獎」,由各學院選出對知識交流作出重要貢獻的教員,表揚他們對工商界或社會所帶來的經濟、社會或文化影響。2018年「學院知識交流獎」的得獎名單已公布。
Read More -
港大醫學研究團隊發現 長期濫用氯胺酮(K仔)損害膽道系統 停止濫用 膽道回復正常
由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和北區醫院外科學系合作組成的研究團隊,通過對257名「索K」時間平均為10.5年的「K仔」濫藥者進行磁力共振成像(MRI)檢查,當中61.9%的濫藥者MRI結果顯示膽道系統異常。6名成功戒除「K仔」人士進行了第二次MRI檢查,發現該6人的膽道系統恢復正常,而且腹部症狀也有所緩解、肝酵素恢復至正常水平。研究證實停止「索K」後,膽道系統損害的可逆性,和長期「索K」可引起的肝硬化,為重要公共健康信息。該信息應該在禁毒宣傳教育中著重強調。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腸胃及肝臟科臨床副教授司徒偉基醫生指出:「這項研究增加了我們對『K仔』引起膽道系統和肝臟損害的認識。期望我們的研究結果能夠激發吸毒者積極戒除毒癮,也鼓勵我們的社區和市民可以更加堅定的『向毒品說不』。」
Read More -
香港大學調查顯示學生吸煙比率下降
食物及衞生局委託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於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進行了一項有關學生吸煙情況的學校統計調查。調查發現,小四至小六學生的吸煙比率為0.1%,而中一至中六學生的比率則為2.5%,較2014/15年的調查結果分別下跌0.1及0.2個百分點。根據政府統計處最新一期《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報告書》,於2017年6月至9月期間,年齡介乎15至19歲的青少年吸煙比率則由2015年的1.1%下降至去年的1.0%。
Read More -
-
港大醫藥化學研究發現一種胃潰瘍抗菌藥能「馴化」耐藥性超級惡菌
由港大理學院化學系孫紅哲教授和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高一村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已於臨床應用多年專門對付幽門螺旋菌治療胃潰瘍、含有金屬鉍抗菌藥物 (枸櫞酸鉍鉀Colloidal Bismuth Subcitrate CBS),能有效「馴化」抑制一些死亡率極高、具多重耐藥性超級惡菌的活躍性,如耐碳青酶烯類腸桿菌(CRE)和耐碳青酶烯類肺炎克雷伯桿菌(CRKP)等,並能延緩細菌耐藥性的產生,讓現有抗生素的使用周期大爲延長。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醫生稱,在現有的抗生素療法中加入含鉍的抗菌藥,超級細菌會逐漸被「馴化」,以常用的碳青黴烯類抗生素便能將這類細菌輕易殺死。研究結果已申請美國專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