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 Spotlight
Filter
-
2020年學院知識交流獎
香港大學每年的「學院知識交流獎」,由各學院選出對知識交流作出重要貢獻的教員,表揚他們對工商界或社會所帶來的經濟、社會或文化影響。2020年「學院知識交流獎」的得獎名單已公布。
Read More -
港大工程學院有望將熱成像發燒檢測系統應用在公共交通上
港大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研究)傅秀聰博士領導一組由計算機科學和機械工程學者組成的跨學科團隊,最近成功開發一種低成本且便攜式、又可讓用戶輕易控制的發燒檢測系統。新系統設計使用的熱像儀配件是商業產品,每套售價約為港幣$3,000,總成本遠低於市面上其他同類系統。該系統自五月初在港大校園進行了測試,期望將來可以廣泛應用於的士、穿梭巴士和小巴等公共交通上。
Read More -
智慧電商物流園區核心技術的研發
近年來電子商務在大中華區迅速增長,然而物流卻成為限制其發展的瓶頸。傳統的物流管理模式,不能應對電子商務爆炸性增長所帶來的挑戰,導致訂單處理時間長、倉庫利用率低的問題。由工業及製造系統工程系黃國全教授率領的智慧電商物流園區(iPark),旨在顯著地改善物流服務,從而應對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
本項目將會在香港和大陸開展多個試點項目,一是建立面向大中華地區的大型綜合性企業的私有平臺;二是建立一個面向香港中小企業的公共服務平臺,爲包括製造商、物流服務供應商、倉儲服務供應商和零售商在內的香港中小型企業提供服務,並最終移植到物流園區。
Read More -
港大工程學院VAYU項目創健力士世界50米最快機械飛魚紀錄
由香港大學工程學院的學生攜手合作研發的VAYU機械魚項目,在譚榮芬創科翼的支持下,於2020年1月23日以26.79秒創下「50米最快機械飛魚」的健力士世界紀錄。與國際游泳聯合會(FINA)的人類游泳運動員在長池(25m)所創的世界紀錄相比,機械魚的速度比女性在蛙泳(29.40秒)和背泳(26.98秒)的世界紀錄還要快。在港大機械工程系帶領下,VAYU 項目歷時四年,由超過40位來自機械工程系、電機及電子工程系及計算機科學系的學生攜手合作。
Read More -
-
港大工程學院三名研究學者獲《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選為「35歲以下創新者」
港大三名研究學者獲《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選為亞太地區「35歲以下創新者」。他們分別是: 土木工程系博士後研究員郭浩博士,他研發了一種無需電力和化學藥劑投加的快速濾膜可以快速淨水;機械工程系的機器人學學者郭子彥博士,她曾參與開發世界上首個在磁力共振掃描器內做雙邊深腦神經外科手術的機器人;以及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羅平博士,他積極開發極具創新性的電腦視覺和人工智能技術,教導機器人理解人類行為,例如面部表情,肢體動作,語言,服飾和社會關係等。《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於1999年開始頒授「35歲以下創新者」,並由2010年起增加分區名單,嘉許來自拉丁美洲、歐洲、中國、印度、中東和東南亞地區的年輕創新者。
Read More -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率領學生團隊在倫敦「全球重大挑戰峰會」競賽贏得全球第二
香港大學(港大)工程學院率領的學生團隊於9月13日在倫敦舉行的「2019全球重大挑戰峰會」學生競賽(Global Grand Challenges Summit)中,以一個由人工智能驅動、自動收集水上塑膠廢料的機械人系統「ClearBot」,在全球十五支隊伍中脫穎而出,贏得全球第二名。港大團隊由電機電子工程系的蘇國希博士帶領,並得到譚榮芬創科翼及何耀棣體驗學習基金支持。「ClearBot」是一個跨學科的解決方案,以可持續及社區為中心,旨在利用科技和社區的力量來解決海洋廢塑料問題。為了開發快速及準確的模型,團隊曾前往印尼巴里島,與當地的海洋清潔者會面,收集意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