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 Spotlight
Filter
-
香港大學獲頒兩項美國「2018 TechConnect全球創新獎」
香港大學由機械工程系研發的兩項發明,在美國加州舉行的「2018 TechConnect世界創新會議暨博覽會」(TechConnect World)上,獲頒全球創新獎。兩項發明分別為王立秋教授及朱平安先生研發的「防水防油物料」,以及黃明欣博士及何斌斌博士研發的低成本「超級鋼」。全球創新獎的評審標準,由評審小組根據該項創新技術在特定工業範疇的發展潛力,從世界各地提交的發明中選出最優秀的百分之十五,頒授獎項。今年的博覽會有超過95間來自世界各地的科研組織機構參加,提交的發明超過240件。
Read More -
港大獲捐贈1億元於本部建「譚榮芬創科翼」
譚榮芬先生是本地的建築師,於1950年入讀香港大學首屆建築學課程的學生,而當年的建築系是隸屬於工程學院的。譚先生特意捐贈港幣一億元予母校成立「創科翼」,以支持工程學院學生各種體驗式學習。為答謝譚榮芬伉儷的慷慨支持,香港大學特意將創科翼命名為「譚榮芬創科翼」。「譚榮芬創科翼」將成為工程學院新的標誌及提供開放式環境促進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跨學科創新,提升學生的創意、跨範疇學習的能力及實際操作的技能,為社會服務。同時,創科翼亦會促進研究人員和學生的學術交流,引導他們深入了解新興科技最新的發展和挑戰,並進行不同的尖端研究項目,培育新一代的工程人材。
Read More -
港大研究揭示空氣污染引致環境不公
由香港大學及英國劍橋大學合作成立的「港大劍橋清潔能源與環境研究平台」(平台), 最近一項跨學科研究發現,空氣中PM2.5(直徑2.5微米或以下的微細懸浮粒子)平均濃度與香港社會剝奪指數統計上存在顯著的正相關。 這表示香港各選區間,存在由空氣污染引起的環境不公。身兼平台總監的港大電機電子工程系系主任李安國教授指,研究的數據顯示較多弱勢社群聚居的地區,空氣的污染程度較嚴重。平台共同總監林哲奇博士亦指,研究結果顯示香港迫切需要建立更加統一、以民為本、因地制宜及公平公正的環境政策。
Read More -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香港天文台及香港氣象學會合辦「紫外線測量及應用設計比賽」 吸引超過350名中小學生參與
適量的紫外線對人有益,有助身體製造維生素D,但過度曝曬會傷害皮膚和眼睛,亦會破壞免疫系统。大眾不可輕視過度的紫外線曝曬所可能引致的傷害。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獲香港大學知識交流基金資助,與香港天文台及香港氣象學會合辦「紫外線測量及應用設計比賽」,以加強大眾對紫外線的認知,讓他們了解紫外線對健康的影響及一些防曬措施。活動有超過350名小二至中五的學生參與。參加者需設計及製作一台能測量及應用紫外線的裝置。活動於2017年11至12月舉辦了一系列講座、工作坊及參觀,加深了學生對紫外線及其量度方法的認識,並教授他們製作測量裝置的技巧。比賽作品展覽及頒獎典禮將於2018年4或5月舉行。
Read More -
-
港大許樹源教授領導研究團隊研發可持續發展照明技術 新產品和理論的突破
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講座教授許樹源教授領導的團隊,獲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撥款資助,從事可持續發展照明技術研究,發展新一代高效能、高光效、長壽命和可循環再用的發光二極管照明系統,在理論和實際應用上均取得重要突破。團隊研發的新型驅動器,把LED節能路燈的壽命從3年提升至超過10年,超過八成物料可以循環再用。新型路燈成功在廣東省鶴山市試點應用於道路照明,在超過100座燈柱上安裝,是全球首個可持續發展LED路燈照明系統。團隊目前正安排擴大系統的應用範圍至國内其他地點覆蓋超過8,000座燈柱。團隊最新的發明,是一個可準確調節LED照明光暗度和色溫的智能系統,能準確調教黃白光的轉換和光暗度,是一項重要的理論和技術的突破。
Read More -
香港大學衍生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獲維港投資Pre-A輪投資
有光科技 (Fano Labs) 是由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學系李安國教授及校友溫豪夫博士於2015年共同創立的初創公司。公司專著研發語音及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的人工智能(AI)技術,主要針對中文方言的處理和分析。
公司最近獲得由維港投資領導的 Pre-A 輪融資,把研發的中國方言處理及分析技術,應用於開拓中國龐大的客戶服務中心業務,協助客服中心有效地處理大量不同方言的通話、分析數據,為管理人員提供重要的商業資訊。公司研發的人工智能語音及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已可處理英語和普通話,以及廣東話和四川話等方言。
Read More